
7月12日至13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国际政治的新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简称国政专委会)、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87个单位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博士生参加本次会议。我校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心主任韩隽教授、专职研究员才仁卓玛博士参会。
会议开幕式由国政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书记张建新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友洲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人才培养成就、学科优势以及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国政专委会理事长,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教授对华中师范大学的筹备与接待表示感谢,并作工作报告,表示学会将进一步发挥牵头作用,提升年会质量,推动高校协同构建三大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促进国际政治学科发展。
主旨演讲环节由国政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原副校长胡德坤教授深入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上海市社联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姜锋教授探讨了欧洲在全球巨变中日益边缘化的趋势。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唐永胜教授分析了大国关系演变与地缘政治格局的新动向。
专题报告环节由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辽宁大学原副校长李淑云教授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郑州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余丽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教授分别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中国自主性概念对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的塑造、大数据主权的理论争议与治理挑战及中国路径探索、中国世界市场红利的衰减与美国变量的两面性等主题作报告。
本次年会设有7个分会场和1个博士生会场,共有118位学者与博士生分享发言,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与国际组织”“国际政治学、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国际政治研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国际政治的新变化与当前大国博弈的新发展”“国际政治的新变化与当前全球治理的新挑战”“人工智能与全球治理的新挑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与探讨。专委会常务理事、我校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心主任韩隽教授在分论坛六上半场作了题为《地缘政治竞争冲击下的中亚:应对与前景》的发言,并针对下半场的发言进行了评议。才仁卓玛博士在分论坛六下半场就“库什特帕运河项目与阿富汗的水资源战略:未承认政权的水权合法性研究”作了分享。
本次会议的召开既是中国国际政治学科建设成就与学术前沿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立足新变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行动起点,对于推动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与繁荣、促进国际政治基础理论的创新和实践应用研究、加强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工作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