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心祖力亚提·司马义老师、阿地力江·阿不来提老师、顾光海老师、孙龙桦老师荣获自治区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奖
2016年10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奖获奖作品及名单,我中心专职研究阿地力江·阿不来提老师的研究报告《新疆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荣获自治区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我中心副主任祖力亚提·司马义老师的合著《新疆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与社会长治久安》、专职研究员阿地力江·阿不来提老师的论文《境外“疆独”势力对新疆的网络渗透及其危害》、顾光海老师的专著《现代组织理论视阙下兵团体制转型研究》及孙龙桦老师的专著《财产申报制度研究》均荣获自治区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三名助理研究员荣获2016年自治区奖学金
2016年10月20日,2016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奖学金结束推荐、审核工作,并公布新疆大学荣获2016年自治区奖学金名单。我中心助理研究员方志涛、任炳卿、李游荣获该年度自治区奖学金。
自治区教育厅设立自治区奖学金旨在鼓励大学生和研究生勤勉学习,调动和鼓励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助理研究员甘露、阿依吐松·苏丹、再米娜·伊力哈木等顺利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16年 10月 28 日上午,我中心助理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5级博士生甘露、阿依吐松·苏丹、再米娜·伊力哈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楼会议室参加本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并顺利通过开题。我中心潘志平教授作为开题专家与会指导点评。
此次博士生开题报告会首先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生进行开题PPT展示,内容涵盖论文题目、提纲、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难点、创新点等。与会专家、导师对每一篇论文逐一点评,提出未来撰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此次开题报告会的题目新颖,适应时代潮流,符合学术要求。在开题学生和导师的共同努力下,开题报告会圆满结束。(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助理研究员张启帆代表新疆大学赴河西学院参加“‘一带一路’七校联盟青年论坛”并作大会报告
2016年11月6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青年论坛在河西学院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河西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新疆大学校党委副书记赵光辉率新疆大学师生代表团参加此次论坛。我中心助理研究员张启帆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参与当日下午于河西学院报告厅举办的青年论坛。
6日下午, “文化传承·青春力行”青年论坛在河西学院二楼报告厅举行,论坛分两个模块进行。第一模块紧扣“一带一路”文化传承、交流与创新主题,汇报人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中亚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中国西北地区多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承等视角展开论述;第二模块围绕丝路文化建设中的青年力量与青年行动,汇报人立足青年群体视角,思考丝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青年角色,从“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青年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角色、传播学视角下青年在文化传承中的角色担当等方面提出观点,发出动议。七校联盟青年学生代表纷纷结合论坛主题发表具有时代意义的看法和见解。我中心助理研究员张启帆发表了题为《中巴经济走廊进程及存在的问题探析》的主旨发言,并积极参与青年学生间的互动,从中获益良多。
我中心助理研究员张启帆做主旨发言
通过积极参与上述青年活动,可以加深我中心青年师生与疆内外高校间的沟通与交流,并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积极探讨,有利于学术交流和兄弟单位间加深感情,更有利于培养青年师生成长。(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潘志平教授及部分专职研究员参加2016届政治学国际交流生延期毕业答辩会
2016年11月30日,新疆大学2016届政治学专业国际交流研究生延期答辩会在科技楼715会议室举行。我中心潘志平教授作为答辩委员会主任出席此次答辩会。与此同时,我中心部分专职研究员作为政治学专业导师也参加了此次参加此次开题报告会,他们是:张家飞副教授、冯怀信副教授、吕永红副教授、廖成梅副教授和阿地力江·阿不来提副教授。共有7名2016届政治学专业国际交流研究生参加此次答辩会。
答辩会现场
此次论文答辩采取学生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导师评分、投票表决的形式进行。论文正式答辩一共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答辩人基本信息介绍、答辩人论文介绍、答辩委员
会提问。
最后,答辩委员会导师根据每位同学的论文写作情况进行相应的评分和投票表决。经过答辩同学的认真准备和委员会导师们负责、细致的评比,答辩委员会决定参与论文答辩的所有同学论文考核全部通过,并建议授予2016届政治学专业国际交流硕士毕业生相应的硕士学位。2016届政治学专业国际交流硕士生学位论文延期答辩按照预期安排圆满结束。(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主任韩隽教授及部分专职研究员参加2015级政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
2016年12月18日,新疆大学2015级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在科技楼715举行。我中心主任韩隽教授作为开题组导师参加此次硕士生开题报告会。与此同时,我中心部分专职研究员作为政治学专业导师也参加了此次参加此次开题报告会,他们是:冯怀信副教授、吕永红副教授、廖成梅副教授和郭沅鑫副教授。2015级政治学国际政治方向和中外政治制度方向全体硕士研究生参加此次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现场
此次政治学硕士生开题报告会首先由15级政治班硕士生依次进行开题PPT展示,内容涵盖论文题目、提纲、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难点、创新点等。与会专家、导师对每一篇论文逐一点评,提出未来撰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此次开题报告会的题目新颖,适应时代潮流,符合学术要求。与会导师提出的意见中肯而具有建设性,对每位同学未来撰写论文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开题学生和导师的共同努力下,开题报告会圆满结束。(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潘志平教授赴四川大学参加第四届中国边疆学论坛
2016年10月21日至22日,第四届边疆学论坛在四川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和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及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6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我中心潘志平教授作为应邀学者代表参会,同时参会的还有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孟楠教授、新疆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靳焱、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琼教授。
会议现场
21日上午开幕式上,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中国西部边疆中心主任罗中枢教授致欢迎辞并作主旨发言。他首先代表四川大学对第四届中国边疆学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四川大学边疆学研究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如何在吸取古今中外文明成就基础上,构建具有全球视野又具有中国气派的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已经成为边疆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就是“协同、聚才、研究、咨政、育人、启民和交往”,四川大学将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的科学研究高地、决策咨询智库、人才汇聚基地、新兴学科摇篮和学术交流平台,为兴边富民、强国睦邻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研究员将致开幕辞,他简要介绍中国边疆研究的现状后指出,陆疆和海疆是“一带一路”的起跑线,是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契合线,是中国与周边建立共同体的重要空间。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努力研究中国边疆的新问题新趋势,为中国边疆地区改革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据悉,本次论坛的参会人数将是中国边疆学论坛举办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及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6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 “中国现代化与边疆安全发展” 这一论坛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本次论坛下设三个分论坛,主题分别是:中国崛起与周边关系、反贫困与边疆治理和边疆学理论与方法。(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潘志平教授和专兼职研究人员参加阿富汗外交部领事司访华团新疆大学座谈会
2016年11月11日上午12时(京时),阿富汗民族联合政府外交部领事司访华团一行10人莅临新疆大学,在新疆大学本部科技楼715室与各位师生座谈。中亚研究院院长李中耀教授,我中心潘志平教授,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耶斯尔副研究员,中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齐那尔·阿不都沙力克、朱俏俏、但杨及部分研究生共计30余人参加了此次座谈。
座谈会现场
会议由中亚研究院院长李中耀教授主持。阿富汗访华团一行与新大师生就地区安全局势及我“一带一路”愿景在阿推行现状、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并合影留念。(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潘志平教授赴京参加“庆祝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五周年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研讨会”
2016年11月1日-2日,庆祝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五周年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研讨会在京召开。我中心潘志平教授作为作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受邀与会。并在研讨会上发表题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中俄合作》的主旨发言。
研讨会现场
会议当中,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程国平在致辞中指出,上合组织面临维护地区安全的严峻挑战。程国平强调,15年来,在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在上合组织在政治、经济、地区安全、人文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上合组织的覆盖面积与合作空间都得到了空前发展。上合组织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这就是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复杂交织,特别是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趋于严峻。他说,安全与稳定,合作与发展,是上合组织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需要所有成员国精诚团结,求同存异,共同为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2016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五周年和中国上海合作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潘志平教授赴京参加“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论坛”
2016年11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在京举办“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6)。此届论坛的主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参会的国际著名学者有俄罗斯远东所所长卢加宁(Лузянин)、俄罗斯远东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所长拉林(Ларин)、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欧洲与世界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季莫费(Тимофей)、哈萨克斯坦应用政治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奥姆列巴耶夫(Амребаев)等。
会议现场
我中心潘志平教授、新疆大学经管学院秦放鸣教授应邀与会。我中心潘志平教授发表了题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中俄合作》的主旨发言,秦放鸣教授发表了题为《基于哈视角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光明之路计划对接:条件、路径及风险防范》的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CASS)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充分发挥学部和各研究所的科研优势,挖掘和优化国际会议资源,以相对统一平台、标识和组织方式,整合院级国际会议所设立的高端论坛。(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成员参加哈萨克斯坦总统附属行政学院代表团新疆大学座谈会
2016年11月22日下午,哈萨克斯坦总统附属行政学院中亚民族关系研究中心所长阿依古丽教授、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阿依努尔教授、哈萨克斯坦驻乌鲁木齐领事馆主任马尔古兰、三秘凯申,一行四人到访新疆大学,并在科技楼712会议室进行交流座谈。我校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王葵、中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孟楠教授、齐那尔助理研究员、但杨助理研究员,我中心贾国栋博士、阿依吐松博士参加了此次交流座谈活动。
座谈交流中,阿依古丽所长以哈萨克斯坦为例,针对社会和谐及民族统一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深入介绍了哈萨克斯坦民族大会的基本性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主要目标及任务。之后,中亚研究院孟楠副院长简要介绍了中亚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研究人员。双方在共同参与课题研究、举办学术会议、不定期进行学术交流等方面达成高度一致。孟楠副院长特别表示,中亚研究院针对民族问题、社会问题、宗教问题等方面非常感兴趣。
座谈会现场
此次交流活动探讨交流热烈,气氛友好。学术交流结束后,双方互赠学术资料,均表示希望今后有进一步的合作,并合影留念。(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成员参加中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年11月23日-19日12:00-13:00(京时),中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研讨会分别以哈萨克斯坦阿克托别朱巴诺夫大学为主会场、新疆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为分会场隆重举行。来自两国三校的学校领导、专家学者共同就中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我中心部分助理研究员参与会议。
李中耀教授作报告
会议中,哈萨克斯坦阿克托别朱巴诺夫国立大学教授朱奴索夫·巴乌尔江和伊思别尔恒·姚珊教授分别发表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影响》、《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石油的主要政治方向》两篇主旨发言。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院长、新疆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主任李中耀教授发表了题为《共同推进丝路建设、造福中哈两国人民》的主旨发言,另外,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秦放鸣教授发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研究》的主旨发言;在新疆财经大学分会场方面,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张文中教授作了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哈金融合作》的发言,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段秀芳教授作了题为《中哈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报告。
新疆大学分会场现场
双方专家学者关于两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为未来两国合力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智力支撑,整个会议在热烈祥和的氛围中圆满落幕。(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潘志平教授、中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孟楠教授及部分助理研究员与德国智库代表团举行座谈会
2016年11月23日下午,德国智库代表团一行4人在外交部、自治区外办同志陪同下访问新疆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王葵副处长、中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孟楠教授、我中心潘志平教授、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秦放鸣教授及其我中心部分助理研究员在科技楼715会议室参加了交流座谈。
在主宾双方相互介绍参加座谈的人员后,德国墨卡托基金会中国研究所莫里茨·鲁道尔夫先生、约翰内斯·布考夫先生,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尼柯勒·布里奇女士、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塞巴斯蒂安·菲约克先生先后就中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中亚稳定与新疆稳定、新疆反恐防恐措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欧洲的作用等问题向中方学者提问,孟楠教授、潘志平教授、秦放鸣教授从各自专业领域的角度围绕这些问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之后,新疆大学学者和博士生就阿富汗和平进程问题、德国社会对新疆的了解和认识等提出了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座谈会现场
三个小时的座谈交流气氛热烈而活跃,双方从学术的角度探讨了诸多涉及中亚政治、经济、反恐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同时达成一致意见,将在今后加强合作,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创造更多的交流讨论空间,进一步推动学术发展。(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潘志平教授应邀参加“2016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
2016年12月3日,由中国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2016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在京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全球治理新篇章。研讨会吸引了100多名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及部队、研究机构、高校、新闻媒体的代表及老大使代表。王毅外长出席此次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讲。我中心潘志平教授作为应邀嘉宾代表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并作了题为《2016年中亚:安全形势及大区域合作》的主旨发言。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围绕2016年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新变化,就全球治理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的新情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潘志平教授应邀参加主题为”中亚与新疆”的第三届中国周边安全论坛
2016年12月10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法大分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周边安全论坛“中亚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政治系、拓展文化协会。来自外交部、中国政法大学、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铁道警察学院、武警政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阿拉尔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我中心潘志平教授作为应邀专家代表与会,并作了题为《中亚的安全形势及跨境“圣战”与跨境贩毒问题》的主旨发言,反响热烈。
此次会议重点讨论中亚与新疆的互动关系及相互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中亚形势对新疆发展产生的影响,成果丰硕。(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潘志平教授、韩隽教授以及部分助理研究员与到访的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学者座谈交流
2016年12月21日,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一行人到访新疆大学,并与新疆大学师生在科技楼7楼举行座谈。与会的乌兹别克斯坦专家有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拉基洛夫教授(主要研究现代史)、弗拉基米尔先生(重点研究领域为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关系);参加座谈的新疆大学师生代表有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孟楠教授、我中心潘志平教授、我中心主任韩隽教授以及中心成员代表。
会议主要在问答和讨论交流中展开:我中心主任韩隽教授与乌兹别克斯坦专家就乌国政治制度、后卡里莫夫时代乌国发展问题以及中亚政治经济形势等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潘志平教授主要就阿富汗问题、以及伊斯兰极端主义在中亚地区的渗透等问题同乌专家进行交流。阿依吐松·苏丹博士就乌兹别克斯坦“马哈拉”治理模式同乌专家进行讨论。
合影留念
整个会议充满热烈祥和的氛围,双方专家学者就共同关注的两国关系问题、中亚发展问题、国际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潘志平教授应邀参加“第二届新疆智库论坛暨第二届当代新疆治理学术研讨会”
2016年12月26日,由新疆智库及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研究室举办的“第二届新疆智库论坛暨第二届当代新疆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我中心潘志平教授应邀与会,并作了题为《关于新疆面对安全威胁的思考》的主旨发言,引起热烈反响,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成果丰硕。(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邀请中亚研究院但杨老师作“土库曼斯坦调研”报告
2016年12月30日,中亚研究院但杨老师从土库曼斯坦调研归来,并在科技楼712室举行题为《土库曼斯坦·初印象》的调研报告会。我中心主任韩隽教授以及中心成员与会。
报告会现场
中亚研究院但杨老师于2016年12月初至中旬赴土库曼斯坦调研。此次汇报主要关于对土库曼斯坦的印象的展示。但杨关于土库曼斯坦·初印象分为6个部分,分别是:印象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构美观,造型独特;印象二:当地居民品性单纯,女性体态优雅,男性绅士谦和;印象三:信息获取渠道并不封闭,居民生活世俗化程度很高;印象四:国家整体对自身文化缺乏自信,接近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印象五:年轻的国家,史料以原苏联时期遗留的俄文材料作为支撑;印象六:总统的个人崇拜现象非常严重。
汇报过程以及汇报结束后,韩隽教授以及我中心成员与但杨老师就有关土库曼斯坦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整个汇报过程热烈祥和,效果显著。(通讯作者:任炳卿)
我中心潘志平教授应邀参加“一带一路战略与地区安全学术研讨会”
2016年12月31日,中国反恐与地区安全协同创新研究院成立大会暨“一带一路”战略与地区安全学术论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学院以及湖北省政法委、湖北省公安厅等理论界与实务界的50余名学者参与了此次学术盛宴。我中心潘志平教授应邀与会,并作了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安全合作”》的主旨发言,反响热烈。
会议现场
会议围绕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与“网络反恐理论与实践”等议题展开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取得丰硕成果。(通讯作者:任炳卿)
1.《中西亚动态》:第234期—第246期
2.本季度中心成员立项情况:
(1)、中心主任韩隽的课题“民族分裂主义与宗教去极端化等现实问题研究”获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
(2)、中心兼职研究员王国新的课题“新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获2016年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3)、中心兼职研究员热孜万·阿不力米提的课题“南疆绿洲马哈拉的传统社会结构研究”获2016年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3.论文发表情况:
(1)、中心主任韩隽(第一作者)、中心助理研究员李游的论文《近期土耳其国内安全形势分析》在《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16年第6期(总第44期)发表。
(2)、中心副主任祖力亚提·司马义的论文《牢固树立核心意识 坚决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在中国青年网2016年12月16日发布。
(3)、中心专职研究员吕永红(第二作者)的论文《社会组织的“柔性力量”如何释放——以新疆为例》在《人民论坛》2016年第31期发表。
(4)、中心助理研究员梁红营的文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客观要求—以新疆维吾尔族为例》在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发表。
4.完成2016年度中心项目立项工作。
本季度,中亚地缘政治中心2016年度立项工作顺利完成。共有11个单位或个人获得包括1项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在内的共11个项目。
5. 该季度中心成员获奖情况:
2016年10月,我中心阿地力江·阿不来提老师论文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祖力亚提·司马义老师、顾光海老师及孙龙桦老师论文及专著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
2016年10月,我中心方志涛、李游、任炳卿荣获“自治区奖学金”。
2016年12月,我中心张启帆同学荣获新疆大学2016年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本季度我中心新增图书目录
1. 《大国气质》熊光清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年8月。
2. 《情报的兴衰:一部国际安全史》【美】迈克尔·华纳著;黄日涵、邱培兵译;韩红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
3. 《贤能政治》【加】贝淡宁著;吴万伟译;宋冰校。中信出版社。2016年8月。
4. 《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丁俊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8月。
5. 《冷战后欧美大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研究》孙德刚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12月。
6. 《探访美国政党政治—美国两党精英访谈》赵忆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7. 《印度之洋 印度谋求地区领导权的真相》【澳】大卫·布鲁斯特著;杜幼康、毛悦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1月。
8. 《2013中国统计年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9月。
9. 《2013新疆统计年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8月。
10.《2014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9月。
11.《2015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8月。
12.《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周振鹤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1月。
13.《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葛剑雄著。商务印书馆。2015年12月。
14.《超越韬光养晦:谈3.0版中国外交》阎学通、曹玮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