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聚焦
 新闻聚焦 
 热点追踪 
当前位置: 首页>>区域聚焦>>新闻聚焦>>南亚>>正文
南亚

“巴铁”搞反华大游行?明明是有人太想当“网红”!

2016年08月16日 23:38  点击:[]

“巴铁”搞反华大游行?明明是有人太想当“网红”!

就在两周前,几张巴基斯坦国内反华游行的照片突然在中国社交媒体蹿红。此次示威主要目的是反对“中巴经济走廊”。这些照片在中国民众中间引发了不小的焦虑和躁动。

网传巴基斯坦国内“反中巴经济走廊”示威照片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巴基斯坦不仅是外交意义上的盟友,还是情感意义上的伙伴和兄弟。这种对中巴亲密关系的认识历史悠久,不仅在中巴商贸往来日渐紧密之前就扎下了根,同时更早于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全方位崛起。

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为渴望投资的巴基斯坦带去总额高达460亿美元的合同大礼包,中巴经济走廊变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中巴关系也随即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恰好在一年后的2016年4月,本该心怀感恩的巴基斯坦却爆出质疑中国动机和行为的“反中巴经济走廊”示威游行。因此,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一种围绕“中巴情谊”的幻灭感油然而生,有些人甚至对这种“背叛”感到怒不可遏。

作为一名来中国学习国际关系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我对两国之间凝结的情谊满怀珍视和热爱,正因如此,每当看见两国民众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误解造成隔阂和裂痕时,我就感觉痛苦万分。这种痛苦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见到原本对巴基斯坦倍感亲切的中国兄弟姐妹感到“被巴基斯坦背叛”,使我在情感上很难接受,简直让我心神不宁;另一方面,我曾在巴基斯坦新闻界工作多年,也曾为巴基斯坦外事部门就职,因此我深知这一串事件背后可能并非中国民众所想。

2015年4月20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9年来首次访问巴基斯坦,也是中国领导人当年的首次出访

这次示威活动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在巴基斯坦名不见经传的非主流组织,甚至不能代表巴基斯坦的一个少数族群,但是他们的声音却被广泛传播、关注、记录,最后在成千上万中国民众中掀起轩然大波。这个事件,不仅在中国民众中产生震动,对普通巴基斯坦人来说也是闻所未闻。在物质条件贫乏的年代,中巴之间就开始充盈着“兄弟情义”、“全天候伙伴”、“忠诚盟友”的叙述;在中国经济还没有腾飞的时候,中巴关系的亲密程度就已到达极高的水准;而今,两国摩拳擦掌迎来经贸合作共赢局面的时候,中巴关系绝不应如此脆弱,被孤立的小事件所影响。

如果要全面理解这起涉华示威事件,厘清巴基斯坦国内那些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就尤为重要。在巴基斯坦,游行示威不但很常见,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人们可以出于各种各样事情而上街游行:针对2011年中情局特工雷蒙德·戴维斯(RaymondDavis)的丑闻,巴基斯坦人爆出反美游行(虽然美国一直是巴基斯坦的盟友);针对造成超过200名学生死亡的学校恐怖袭击案,巴基斯坦人爆出反恐游行;针对地方选举的舞弊传闻(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巴基斯坦人仅凭猜测就祭出了游行示威的大招。与其说游行示威是一种非常时刻的非常行动,不如说是一种社会常态——不管是鸡毛蒜皮的社区事务,还是涉及大政方针的国策战略,在巴基斯坦总能找到人游行示威一番。

与这种游行示威和街头文化相对应,巴基斯坦的媒体也喜欢捕风捉影,常常搞出骇人听闻的大新闻。和很多西方国家相似,巴基斯坦的传媒也喜欢火上浇油,对负面新闻更是青睐有加,因为只有显得富有批判精神才能吸引足够的眼球。除了为争夺眼球而不惜搞出“大新闻”,巴基斯坦媒体也常常摆出一副“反对政治”的架子,不管涉及什么话题,上来就批判一番,以此体现“举世皆浊我独清”。

与巴基斯坦截然不同,中国现行的体制和自古以来的政治文化并不鼓励公众通过上街示威来表达观点,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中国媒体虽然近年来常常有为了争夺眼球而毫无下限的事例,但是这种“比low”的毕竟是少数,主流媒体一直比较严谨,不会轻易采取轻浮的立场。在这种态势下,巴基斯坦出现的那张游行图几乎不可能发生在中国,即使发生了也不太可能引起大范围影响。在中国,这种行动的阈值非常高——除非极大一部分人产生了相似的想法或有一小部分人感情极为强烈——才可能出现这样的反弹。因此,当中国普通民众看见巴基斯坦的游行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中国的情况投射到巴基斯坦,推断巴基斯坦有很大一批人对中国有异见,或一小部分极其反感中国,因此产生了“幻灭”、“背叛”等极其负面的情绪。对这两种看法,我必须说,一个正确的都没有。

从公众态度上说开来,根据2013年的一项大规模民意调查,90%的巴基斯坦公民对中国和中国崛起持正面看法,比例比任何一个参与调查的国家都要高。值得一提的是,巴基斯坦对于中国形象的正面刻画是全方位的,“中巴友好”这一概念从小就被灌输给所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巴基斯坦人——在学童的历史课本上,中国是唯一一个被誉为“巴基斯坦之友”的国家。

习近平访巴期间,巴基斯坦街头的宣传语

除了民意之外,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也长期彰显其对华友好的立场。历史上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伙伴多次发挥关键性作用。比如在上世纪70年代,巴基斯坦作为中间国促成了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乒乓外交”。2015年,巴基斯坦拒绝了沙特阿拉伯的出兵邀请,没有配合沙特向处于动乱的也门派出战斗部队。据说,这只部队被部署到中巴经济走廊途径的敏感地区,对附近的中国工程师和劳工进行全方位的军事保护。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军事合作紧密、其在沙特的经济利益也颇为重大、当前政府和沙特王室关系密切,在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后巴政府仍然不为所动,把优先权给予中国,巴基斯坦对中国的重视可见一斑。关于中巴经济走廊的最新消息几乎每天都会登上巴基斯坦报纸的头条,虽然面临严峻的经济和安全挑战,巴基斯坦仍然竭尽所能夯实、拓展中巴两国的合作基础。

尽管可以找出这样或者那样的说辞和解释,难以否认的是,巴基斯坦的确爆出了一场针对中国、反对中国的游行活动。因此,我也必须就事论事对这场示威游行本身进行探讨。首先,参加这场示威活动的人属于一个叫做JeaySindhMuttahidaMahaz(JSMM)的政党组织,虽然它自我标榜为一个政党,但是在巴基斯坦政坛却闻所未闻。但是,随着这些有关游行的照片在网上疯传,这个组织才逐渐被人们所知,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红”策略。第二,游行示威所用的语言是英文,这在巴基斯坦基层并不常见,因此其目标群体很可能不是本地民众,而是国际观众。因为“中巴经济走廊”已经在巴基斯坦家喻户晓,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因此这些人可能只是借想中巴经济走廊之名吸引注意力。此外,俾路支和信德地区还有很多封建残余,那些统治当地的领主为了保持统治力常常抗拒经济发展。同样是在这些地区,很多域内域外大国也曾发起频繁的渗透活动,包括拉拢社会上层、资助反对派、输送军火等针对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举动。一位中国官员在2015年也曾提到,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区有意图破坏中巴经济走廊的势力存在,因此两国应更加紧密的合作,以此应对内外威胁与挑战。

中巴经济走廊示意图

说了这么多,其实对于中巴经济走廊有一个问题难以回避:除了各种别有用心的破坏和胡闹,巴基斯坦国内对于中巴经济走廊是否真的存在批评?如果存在,这些批评又是什么呢?按照这些示威者的说法,他们反对的是中国“帝国主义的野心”。巴基斯坦英文报刊(针对国内城市中上层和国外读者)常常发表评论认为,巴基斯坦难以明确中巴经济走廊造成的潜在影响。但是据我所知,这些对中巴经济走廊持有怀疑态度的人大多只是习惯于质疑,至于为什么要质疑他们自己可能都还不明白。和使用巴基斯坦各种方言土语的媒体比起来,英文媒体自带中产阶级的高冷和忧郁,往往更习惯于发表各式各样的异见,似乎对所有政府行动都心怀不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英文媒体在巴基斯坦整体而言影响力有限,但是对于城市中上阶层的影响不可小觑。此外,在这些英文媒体上,印度和美国记者影响力远远盖过了来自中国的声音。中国声音的这种缺位使得中国对于巴基斯坦民众缺乏直接沟通,就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和扭曲。

随着中国进一步崛起,面对的外部压力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这一点在中巴关系中也是如此。虽然巴基斯坦绝大多数人对中国和中巴经济走廊都持支持态度,但是由于巴基斯坦国内局势的复杂性、边界地区的异质性和传媒导向的特殊性,一些反对的声音难以避免,甚至会被各种国际势力加以利用。而巴基斯坦国内那些没有被中巴合作惠及的百姓也很有可能被这种事态煽动起来,采取零和博弈的态度——如果不能从中得利,宁愿破坏合作,也不愿见到同胞受惠——参与到互动中。

有鉴于此,我真诚地建议中国不要忽视公共外交领域的博弈,应加强富有针对性的公共外交活动,对巴基斯坦的舆论传媒加强工作力度,促进两国老百姓之间进行真正的互动交流,而不是围绕一些片面的现象进行隔空猜疑。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想在世界上制造点小波澜,那就得习惯种种随之而来的波动和冲击。假以时日,面对类似的轻浮攻击和肤浅批评,中国民众会更习惯的耸耸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4MjA4MA==&mid=2654661317&idx=1&sn=43a13384a5525e344e3471fbe0e43ef9&scene=5&srcid=0518FD7JPFApW41vYEA6ZSkk#rd

关闭